首頁 > 臺北市 > 柯文哲
柯文哲

柯文哲 無黨籍柯文哲

選區 臺北市 推薦政黨 無黨籍
年齡 59 歲 性別
出生地 新竹市 出生年月日 1959-08-06
服務電話 02-27208889 Email
服務處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
其他連結
學歷 新竹市北區民富國民小學
新竹市立育賢國民中學
臺灣省立新竹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臺灣省立新竹醫院麻醉師
臺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
臺大醫院器官移植管理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秘書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專任教授
臺北市市長
近期行程 待候選人更新
柯文哲理念候選人理念 我是柯文哲 四年級後段班,獅子座。 臺大醫院外科部醫師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臺大醫院葉克膜小組建立者 2014年走上政治翻轉之旅。 現任臺北市長。 我想連任,拜託!拜託!
【0818柯文哲演説】過去4年改變成真,未來4年持續發生
【真・柯P新政】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幕後英雄全記錄(完整版)
柯文哲的托育政策/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打造幸福成家的友善育兒城市【我們的臺北藍圖#3】
政見 ①Ι柯文哲2018年台北市市長參選政見之一 查看編輯紀錄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務實對話」是我致力推動的政治理念
我們這樣持續以認真、勤奮、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市政,推動政治文化的改革與城市建設的執行

一、 銀髮照護—建立共餐據點、預防跌倒、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廣設日照中心、到宅醫療及社區整合照顧,讓長者健康快樂,也讓照護者減輕負擔。我們要建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讓台北成為宜居的城市。

二、友善托育—透過多元照顧模式,提供評價高品質社區型的托育服務,並增設非營利幼兒園,減輕家庭的負擔,讓青年敢生、能養、生活有希望。

三、綠能交通—定期票1280、幹線公車、 停車格收費、鄰里巷道改善,提升公共運輸效率、降低車禍傷亡、讓支援拖鞋運用。以共享、綠能、E化、安全為原則,建立台北的交通系統。

(資料來源/中選會選舉公報:http://eebulletin.cec.gov.tw/107/)

留言者
留言者
07g1ok6_2022-09-08 14:29

''


政見 ②Ι柯文哲2018年台北市市長參選政見之二 查看編輯紀錄
四、興建公宅— 1萬2千戶公宅施工、發包準備中。以「居住正義、城市美學、智慧建築、新社會型態」為本,讓市民住的得起有溫度、有品質的房屋。

五、都市發展—斯文裡公辦都更,老舊市場改建,忠孝橋引道拆除、北門重現帶動西區門戶計畫,實現軸線翻轉,讓舊城區再生讓市容重現風采讓台北更加精彩。

六、多元文化—「擁抱多元文化,整座都市都是博物館」是城市博物館的核心理念。 以公開透明的態度面對文化資產保存問題,讓多元文化繼續深根臺北,並透過美學教育,讓設計成為城市的創新價值。

七、適性教育— 以「學習學校教的」到「不斷精進的終身學習」作為教育理念,並透過雙語教育、國際化的教學內容與世界接軌。藉由適性學習、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讓我們的下一代充滿競爭力。

(資料來源/中選會選舉公報:http://eebulletin.cec.gov.tw/107/)

留言者
留言者
icmonn2018-11-23 20:15

柯p加油


政見 ③Ι柯文哲2018年台北市市長參選政見之三 查看編輯紀錄
八、政治文化— 堅持正直誠信落實精實管理例行財政紀律提高政府效能建立人士林選制度執行參與式預算及i-Voting,全面實踐「開放政府、全面參與」的精神。

九、 經濟發展—修正採購及發包流程,讓重大建設不再被政治干預。面對產業需求,共同解決困難,要讓台北市政府從管理者轉型成以服務為導向的市政團隊。

十、關懷弱勢—取消齊頭式社會補助,讓弱勢的照護全面落實於公辦都更、公宅新建、到宅醫療、酷課雲等市政面向。建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讓社會共融,臺北共融 。

十一、永續經營— 透過海綿城市、田園城市與太陽光電計畫,減低熱島效應。並從公部門開始推行禁用一次性餐具,不僅環保,也讓台北成為宜居永續城市。

(資料來源/中選會選舉公報:http://eebulletin.cec.gov.tw/107/)

留言者
留言者
07g1ok6_2022-09-08 14:34

阿北!


相關新聞
  • 09/08
    07g1ok6_
    07g1ok6_ 2022-09-08 14:34

    阿北!

  • 09/08
    07g1ok6_
    07g1ok6_ 2022-09-08 14:29

    ''

  • 09/08
    07g1ok6_
    07g1ok6_ 2022-09-08 14:29

    '

  • 12/03
    李山姆大叔
    李山姆大叔 2018-12-03 06:11

    沒有跳槽,那來新創。而新創成功率有百分之一就不錯了。阿伯你的短簡歷意見,豈不要斷送年輕人從事新創失敗再就業的求職後路?這種論調,對門檻高的醫學和電子工業或許適用,但絕對是發展資工跟其他高科技跨界應用的致命傷。如果既得利益的大佬們,都以電子代工跟醫學的思維認為百業都如此,而沒有到美國矽谷看看矽谷為何鼓勵跳槽,那麼台灣的亞洲矽谷,永遠不會成功。我本是柯粉,在美國30年有兩博士,聽到你這話覺得實在冒失而太不妥,為了台灣前途,得罪之處請見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