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2018年台北市市長參選政見之一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務實對話」是我致力推動的政治理念
我們這樣持續以認真、勤奮、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市政,推動政治文化的改革與城市建設的執行
一、 銀髮照護建立共餐據點、預防跌倒、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廣設日照中心、到宅醫療及社區整合照顧,讓長者健康快樂,也讓照護者減輕負擔。我們要建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讓台北成為宜居的城市。
二、 透過多元照顧模式,提供評價高品質社區型的托育服務,並增設非營利幼兒園,減輕家庭的負擔,讓青年敢生、能養、生活有希望。
(資料來源/中選會選舉公報:http://eebulletin.cec.gov.tw/107/)
2018-11-18 23:11
柯文哲2018年台北市市長參選政見之一
「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務實對話」是我致力推動的政治理念
我們這樣持續以認真、勤奮、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市政,推動政治文化的改革與城市建設的執行
一、 銀髮照護建立共餐據點、預防跌倒、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廣設日照中心、到宅醫療及社區整合照顧,讓長者健康快樂,也讓照護者減輕負擔。我們要建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讓台北成為宜居的城市。
(資料來源/中選會選舉公報:http://eebulletin.cec.gov.tw/107/)
2018-11-18 23:04
【柯文哲的托育政策/幸福成家的友善育兒城市】
很多年輕人,在臺北這座城市追求夢想、成家立業。
我要感謝所有為了小孩犧牲奮鬥的父母,因為你們的努力,讓這座城市看得到未來。所以在托育政策上,我們主張「公共化」與「社區化」,就是希望價格穩定、環境安全、地點在社區內、選擇多元。
最重要的,我們要減少每一位父母照顧孩子的壓力。
4年來,我們佈點「托育小家園」,透過4個保姆照顧12個小朋友的最適合比例,讓托育場所就在生活圈裡面,省去往來交通的麻煩。另外,我們開辦「臨時托育」服務,就是希望讓父母得以喘息,偶而享有自己的時間。
幼教方面,除了價格穩定、品質優良的公幼之外。我們也透過「私幼補助」,縮短公私幼間價格的落差,同時提升幼教老師的勞動條件。另外,我們也透過「非營利幼兒園」,給大家更多元的選擇,減少家庭的負擔。
政治,就是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了解年輕父母的壓力,幫助你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讓年輕人找回一點希望。
讓大家有自信地養育下一代,我們會努力。
2018-11-18 22:59
柯文哲2018臺北市市長參選政見〈文字整理〉
【柯文哲的托育政策/幸福成家的友善育兒城市】
很多年輕人,在臺北這座城市追求夢想、成家立業。
我要感謝所有為了小孩犧牲奮鬥的父母,因為你們的努力,讓這座城市看得到未來。所以在托育政策上,我們主張「公共化」與「社區化」,就是希望價格穩定、環境安全、地點在社區內、選擇多元。
最重要的,我們要減少每一位父母照顧孩子的壓力。
4年來,我們佈點「托育小家園」,透過4個保姆照顧12個小朋友的最適合比例,讓托育場所就在生活圈裡面,省去往來交通的麻煩。另外,我們開辦「臨時托育」服務,就是希望讓父母得以喘息,偶而享有自己的時間。
幼教方面,除了價格穩定、品質優良的公幼之外。我們也透過「私幼補助」,縮短公私幼間價格的落差,同時提升幼教老師的勞動條件。另外,我們也透過「非營利幼兒園」,給大家更多元的選擇,減少家庭的負擔。
政治,就是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了解年輕父母的壓力,幫助你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讓年輕人找回一點希望。
讓大家有自信地養育下一代,我們會努力。
【柯文哲的住宅政策/居住正義,臺北進行式】
高房價、高房租,是臺北年輕人最痛恨的事情。
平均要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一間普通的房子,所以4年下來,我們不斷尋找土地進行規劃,興建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到年底預計有超過30處公宅基地同步在施工中。
我們努力,就是要讓年輕人在臺北市住得起有品質的居住環境。
過去,週邊的居民都不喜歡公宅,快變成「鄰避設施」,因此,我要求公宅要有設計感,要達到城市美學的目標;另外,也要帶動智慧建築產業發展,每一戶都有智慧電表、智慧水錶、智慧瓦斯表、智慧電網等高科技設備;同時,我們也導入循環經濟,建材用可回收的材料,比過去更環保。
由「社區」帶動「社群」一直都是我的理念,所以我們會在公宅低樓層設置銀髮服務、幼兒托育場所,以及居民活動中心,讓周邊的里民共享完善的社福設施,讓公宅成為聯繫里民情感的大平台。
我相信居住是市民的基本權益,不論是公宅、包租代管、分級租金補貼措施,都是我們落實居住正義的一環。
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大家不只住得起,還能有溫度的住在一起。
【柯文哲的銀髮醫療照護政策/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建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1959年出生,屬於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曾經參與臺灣的民主改革,創造臺灣的經濟奇蹟。此刻,面對戰後嬰兒潮,加上少子化造成臺灣社會急速高齡化的難題,我相信我們可以克服。
平均壽命延長是台灣社會的進步,但是當臺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時,我們的策略是什麼?尤其整個社會型態的轉變,中生代既要照顧父母,又要照顧子女,堪稱是壓力的一代。所以,把有限的預算拿來建立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才是負責任的政治。
我與市府團隊,在過去4年,持續在為迎向「銀髮台北」這項挑戰做好準備。
老化過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健康、亞健康、臥病到臨終。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照護規劃。我們也致力於銀髮服務「社區化、在地化」:讓醫療與社福有效結合,達到在家養老之目標。
「健康」與「亞健康」的銀髮市民還能自主活動,所以,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要讓各位持續活動,保持體力與健康。畢竟,「要活就要動」,透過參與社區的共餐活動及相關課程,藉此建立彼此的交友圈,讓生活豐富有趣。除此之外,透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以及預防跌倒的相關措施,讓長輩活得開心,照顧的人可以安心、放心。
「臥病」與「臨終」的相關服務,身為重症醫學專家的我深知再先進的醫療處置也無法紓解子女對臥病在床的父母的掛心與焦慮。於是我們推動社區醫療整合計畫--石頭湯計畫:所有民政、社福與公衛醫療資源都可以整合為單一窗口,市民只要到石頭湯據點便可獲得相關諮詢且得到有效的資源整合服務。同時,搭配「到宅醫療」與「日間照護中心」,我們讓醫生走入你家客廳提供醫療服務,並讓家屬可以在社區尋得日間照顧父母的托老服務。
銀髮照護的核心是長者與照顧長者的家屬,我們深知醫療不是照護的全部,有效整合社會支持與醫療服務,才是我們市政團隊應有的策略方向。
這是一項困難的社會工程,卻是我們的責任。透過市府同仁、里長、社區的多方協力,我們已為建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目標踏出了第一步。未來4年,我們為繼續承擔這項使命。
臺北是一個宜居城市,因為我們珍惜彼此的每一個生命階段。
讓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以上取自柯文哲臉書粉絲專頁)
2018-09-28 12:18
柯文哲2018臺北市市長參選政見〈文字整理〉
【柯文哲的托育政策/幸福成家的友善育兒城市】
很多年輕人,在臺北這座城市追求夢想、成家立業。
我要感謝所有為了小孩犧牲奮鬥的父母,因為你們的努力,讓這座城市看得到未來。所以在托育政策上,我們主張「公共化」與「社區化」,就是希望價格穩定、環境安全、地點在社區內、選擇多元。
最重要的,我們要減少每一位父母照顧孩子的壓力。
4年來,我們佈點「托育小家園」,透過4個保姆照顧12個小朋友的最適合比例,讓托育場所就在生活圈裡面,省去往來交通的麻煩。另外,我們開辦「臨時托育」服務,就是希望讓父母得以喘息,偶而享有自己的時間。
幼教方面,除了價格穩定、品質優良的公幼之外。我們也透過「私幼補助」,縮短公私幼間價格的落差,同時提升幼教老師的勞動條件。另外,我們也透過「非營利幼兒園」,給大家更多元的選擇,減少家庭的負擔。
政治,就是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了解年輕父母的壓力,幫助你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讓年輕人找回一點希望。
讓大家有自信地養育下一代,我們會努力。
【柯文哲的住宅政策/居住正義,臺北進行式】
高房價、高房租,是臺北年輕人最痛恨的事情。
平均要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一間普通的房子,所以4年下來,我們不斷尋找土地進行規劃,興建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到年底預計有超過30處公宅基地同步在施工中。
我們努力,就是要讓年輕人在臺北市住得起有品質的居住環境。
過去,週邊的居民都不喜歡公宅,快變成「鄰避設施」,因此,我要求公宅要有設計感,要達到城市美學的目標;另外,也要帶動智慧建築產業發展,每一戶都有智慧電表、智慧水錶、智慧瓦斯表、智慧電網等高科技設備;同時,我們也導入循環經濟,建材用可回收的材料,比過去更環保。
由「社區」帶動「社群」一直都是我的理念,所以我們會在公宅低樓層設置銀髮服務、幼兒托育場所,以及居民活動中心,讓周邊的里民共享完善的社福設施,讓公宅成為聯繫里民情感的大平台。
我相信居住是市民的基本權益,不論是公宅、包租代管、分級租金補貼措施,都是我們落實居住正義的一環。
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大家不只住得起,還能有溫度的住在一起。
【柯文哲的銀髮醫療照護政策/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建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1959年出生,屬於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曾經參與臺灣的民主改革,創造臺灣的經濟奇蹟。此刻,面對戰後嬰兒潮,加上少子化造成臺灣社會急速高齡化的難題,我相信我們可以克服。
平均壽命延長是台灣社會的進步,但是當臺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時,我們的策略是什麼?尤其整個社會型態的轉變,中生代既要照顧父母,又要照顧子女,堪稱是壓力的一代。所以,把有限的預算拿來建立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才是負責任的政治。
我與市府團隊,在過去4年,持續在為迎向「銀髮台北」這項挑戰做好準備。
老化過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健康、亞健康、臥病到臨終。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照護規劃。我們也致力於銀髮服務「社區化、在地化」:讓醫療與社福有效結合,達到在家養老之目標。
「健康」與「亞健康」的銀髮市民還能自主活動,所以,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要讓各位持續活動,保持體力與健康。畢竟,「要活就要動」,透過參與社區的共餐活動及相關課程,藉此建立彼此的交友圈,讓生活豐富有趣。除此之外,透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以及預防跌倒的相關措施,讓長輩活得開心,照顧的人可以安心、放心。
「臥病」與「臨終」的相關服務,身為重症醫學專家的我深知再先進的醫療處置也無法紓解子女對臥病在床的父母的掛心與焦慮。於是我們推動社區醫療整合計畫--石頭湯計畫:所有民政、社福與公衛醫療資源都可以整合為單一窗口,市民只要到石頭湯據點便可獲得相關諮詢且得到有效的資源整合服務。同時,搭配「到宅醫療」與「日間照護中心」,我們讓醫生走入你家客廳提供醫療服務,並讓家屬可以在社區尋得日間照顧父母的托老服務。
銀髮照護的核心是長者與照顧長者的家屬,我們深知醫療不是照護的全部,有效整合社會支持與醫療服務,才是我們市政團隊應有的策略方向。
這是一項困難的社會工程,卻是我們的責任。透過市府同仁、里長、社區的多方協力,我們已為建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目標踏出了第一步。未來4年,我們為繼續承擔這項使命。
臺北是一個宜居城市,因為我們珍惜彼此的每一個生命階段。
讓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2018-09-26 17:13
柯文哲2018臺北市市長參選政見
【柯文哲的托育政策/幸福成家的友善育兒城市】
很多年輕人,在臺北這座城市追求夢想、成家立業。
我要感謝所有為了小孩犧牲奮鬥的父母,因為你們的努力,讓這座城市看得到未來。所以在托育政策上,我們主張「公共化」與「社區化」,就是希望價格穩定、環境安全、地點在社區內、選擇多元。
最重要的,我們要減少每一位父母照顧孩子的壓力。
4年來,我們佈點「托育小家園」,透過4個保姆照顧12個小朋友的最適合比例,讓托育場所就在生活圈裡面,省去往來交通的麻煩。另外,我們開辦「臨時托育」服務,就是希望讓父母得以喘息,偶而享有自己的時間。
幼教方面,除了價格穩定、品質優良的公幼之外。我們也透過「私幼補助」,縮短公私幼間價格的落差,同時提升幼教老師的勞動條件。另外,我們也透過「非營利幼兒園」,給大家更多元的選擇,減少家庭的負擔。
政治,就是落實在人民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了解年輕父母的壓力,幫助你們一起面對生活中的小問題,讓年輕人找回一點希望。
讓大家有自信地養育下一代,我們會努力。
【柯文哲的住宅政策/居住正義,臺北進行式】
高房價、高房租,是臺北年輕人最痛恨的事情。
平均要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一間普通的房子,所以4年下來,我們不斷尋找土地進行規劃,興建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到年底預計有超過30處公宅基地同步在施工中。
我們努力,就是要讓年輕人在臺北市住得起有品質的居住環境。
過去,週邊的居民都不喜歡公宅,快變成「鄰避設施」,因此,我要求公宅要有設計感,要達到城市美學的目標;另外,也要帶動智慧建築產業發展,每一戶都有智慧電表、智慧水錶、智慧瓦斯表、智慧電網等高科技設備;同時,我們也導入循環經濟,建材用可回收的材料,比過去更環保。
由「社區」帶動「社群」一直都是我的理念,所以我們會在公宅低樓層設置銀髮服務、幼兒托育場所,以及居民活動中心,讓周邊的里民共享完善的社福設施,讓公宅成為聯繫里民情感的大平台。
我相信居住是市民的基本權益,不論是公宅、包租代管、分級租金補貼措施,都是我們落實居住正義的一環。
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大家不只住得起,還能有溫度的住在一起。
【柯文哲的銀髮醫療照護政策/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建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我1959年出生,屬於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我們這一代曾經參與臺灣的民主改革,創造臺灣的經濟奇蹟。此刻,面對戰後嬰兒潮,加上少子化造成臺灣社會急速高齡化的難題,我相信我們可以克服。
平均壽命延長是台灣社會的進步,但是當臺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時,我們的策略是什麼?尤其整個社會型態的轉變,中生代既要照顧父母,又要照顧子女,堪稱是壓力的一代。所以,把有限的預算拿來建立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才是負責任的政治。
我與市府團隊,在過去4年,持續在為迎向「銀髮台北」這項挑戰做好準備。
老化過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健康、亞健康、臥病到臨終。每個階段需要不同的照護規劃。我們也致力於銀髮服務「社區化、在地化」:讓醫療與社福有效結合,達到在家養老之目標。
「健康」與「亞健康」的銀髮市民還能自主活動,所以,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要讓各位持續活動,保持體力與健康。畢竟,「要活就要動」,透過參與社區的共餐活動及相關課程,藉此建立彼此的交友圈,讓生活豐富有趣。除此之外,透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施打、以及預防跌倒的相關措施,讓長輩活得開心,照顧的人可以安心、放心。
「臥病」與「臨終」的相關服務,身為重症醫學專家的我深知再先進的醫療處置也無法紓解子女對臥病在床的父母的掛心與焦慮。於是我們推動社區醫療整合計畫--石頭湯計畫:所有民政、社福與公衛醫療資源都可以整合為單一窗口,市民只要到石頭湯據點便可獲得相關諮詢且得到有效的資源整合服務。同時,搭配「到宅醫療」與「日間照護中心」,我們讓醫生走入你家客廳提供醫療服務,並讓家屬可以在社區尋得日間照顧父母的托老服務。
銀髮照護的核心是長者與照顧長者的家屬,我們深知醫療不是照護的全部,有效整合社會支持與醫療服務,才是我們市政團隊應有的策略方向。
這是一項困難的社會工程,卻是我們的責任。透過市府同仁、里長、社區的多方協力,我們已為建構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銀髮照護系統目標踏出了第一步。未來4年,我們為繼續承擔這項使命。
臺北是一個宜居城市,因為我們珍惜彼此的每一個生命階段。
讓臺北與你好好到老。
2018-09-26 16:25